Erlo

实验室里的追“光”者丨新春走基层·蹲点笔记

2025-02-06 00:30:22 发布   2 浏览  
页面报错/反馈
收藏 点赞

春节期间,记者来到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西湖区,深入科研一线,感受这里的创新活力。

春节不打烊

农历正月初五,记者走进中国科学院大学杭州高等研究院高光谱载荷研制项目实验室,两位科研人员正在认真地进行调试,一位研究人员一边操纵仪器,一边观察旁边电脑上的数据变化,另一位则在不断调整仪器旁边的电线与电路板。

“他们正在安装的是光谱仪里最重要的一个部分,要将电子学系统与光学系统进行对接组装,再对专门的测量仪器单色仪进行校准。”高光谱载荷研制项目实验室副主任设计师曲宏松向记者介绍。

测量仪校准工作从除夕就已开始了,为了完成此项实验,项目组成员徐佳皓和郑志欢春节没有回家。该项目要在今年3月份交付,春节期间整个团队一起追“光”,基本每天都要工作到后半夜。

像这样春节“不打烊”的实验室,在当地还有很多,一个个科研团队的拼搏,汇聚起了创新的澎湃动能。

之江实验室天基计算系统研究中心的总控大屏上,滚动显示着项目实时模拟测试情况。高级研究专员吴佩欣刚进入之江实验室时,从事的是类脑计算相关工作,去年1月份来到天基计算系统研究中心,开展天基分布式操作系统研究。“我们与来自不同领域的人员一起学习摸索,建立起了一套相互配合的机制,探索出了新的研究路径。”吴佩欣说。

同样坚守科研岗位的还有西湖大学的团队。“我们是向西瓜皮学习!”西湖大学副研究员唐堂笑着说。

西湖大学理学院孙立成院士团队的研究方向之一是离子传输膜。有一次,唐堂把西瓜放到了速冻层,想让西瓜凉得快些。结果实验一忙,几天后才想起来。看着取出来解冻后一碰就掉的西瓜皮膜,唐堂突发奇想,这瓜皮不就是天然的膜吗?于是,他把西瓜皮膜剥离下来放进装置中测试,惊喜地发现西瓜皮膜展现出了不亚于商业化离子交换膜的性能。唐堂告诉记者:“基于对西瓜皮膜的探究,实验室后续进行了全新的离子传输膜设计。”

政策跟得上

位于浙江杭州未来科技城(海创园)的思看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一楼大厅陈列着各种类型3D扫描仪器和3D自动化测量系统。“我们从事三维视觉数字化技术与产品的研发,通过高精度和高效率的三维几何数据获取,提高生产过程中的精确度。”公司首席运营官陈尚俭说。

思看科技刚起步时,只有一处毛坯房用来办公,现在已在园区内外有多处办公室、实验室和厂房了。在企业成长过程中,余杭区一直有相应的政策项目支持,“园区的海外高层次人才项目分为3年的研发项目期与3年的产业化项目期,通过研发阶段的项目可以进入产业化阶段。”陈尚俭说,不同发展阶段,对企业有不同的支持政策。

为让企业安心发展,余杭区制定了系统性的扶持政策,将企业分为成长类、创新类、研发类、重大项目类,分别给予支持,对国家产业创新中心、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国家医学中心也都有相应支持政策。

在良渚博物院,游客戴上AR眼镜,单手握拳再打开,一幅馆内文物地图便呈现在眼前,走到闪烁着蓝光的小球处,针对这件文物的AR讲解视频开始自动播放,虚拟3D文物还能跃然于掌心,游客通过缩放、旋转、操控,可以360度全方位观察细节。这款AR眼镜由杭州灵伴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生产,国内不少省级博物馆也在使用。

杭州灵伴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新一代人机交互技术的产品平台公司,近年来研发生产多款AR眼镜。“企业发展过程中,我们在资金上获得了余杭区很大的支持。”公司公共事务总监许诩说,“公司的产品技术先进,概念比较新,2022年余杭国投给我们投资后,还带动了其他地区的投资。”

政府提供“阳光雨露”,企业负责“茁壮成长”,越来越多的科技企业在余杭生根发芽,汇聚起创新的强大推动力。

产学研融合

去年10月29日,浙江省高能级科创平台推动教育科技人才融合发展大会在杭州召开。会上,5家科创平台与企业共同建设的联合实验室、联合创新中心正式签约,标志着一种全新的产学研融合模式正式落地。这种模式以企业出题、出资为核心,高校院所配套人才、场地和设备等资源,围绕实际需求开展科研。

“这种合作模式不仅能够有效解决企业的技术难题,还能为高校院所提供实践场景,真正实现产学研深度融合。”西湖区科技局区校中心负责人鲍剑凌告诉记者。这一举措正是余杭区、西湖区在全球化竞争背景下,推动人才、科技与教育融合发展的缩影。

在人才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只有构建完善的人才政策体系,才能吸引并留住高端人才。为此,余杭区推出一系列覆盖广泛、针对性强的政策。例如,“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为顶尖人才提供包括住房补贴、科研经费、税收优惠等在内的全方位支持;“青年创新创业扶持计划”为青年人才提供创业资金、办公场地和导师指导,助其快速成长;“技能人才振兴计划”重点培养高技能人才,满足产业转型升级需求。

“这些政策形成了多层次、立体化的人才支持体系,为各类人才提供了发展机会。我们每年都吸引一批应届毕业生入职,为企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人才动力。”陈尚俭说。

“加大产学研融合力度,是留住人才的重要一环。”余杭区委宣传部副部长莫虓威告诉记者。截至目前,余杭区已集聚两院院士和海外院士100余名,累计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6800余名,人才资源总量突破45万人。西湖区则汇聚浙江大学、西湖大学等18家高校以及28所科研院所,拥有院士59人,人才总量超40万人,是名副其实的创新策源地。

经济日报

来源: 经济日报
登录查看全部

参与评论

评论留言

还没有评论留言,赶紧来抢楼吧~~

手机查看

返回顶部

给这篇文章打个标签吧~

棒极了 糟糕透顶 好文章 PHP JAVA JS 小程序 Python SEO MySql 确认